随着我国“车路云一体化”进程加速推进,Robotaxi商用逐步落地, 智能驾驶 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智能驾驶的快速“升温”,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地的积极探索。7月初,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个城市(联合体)为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城市。车路云协同作为优化交通运转效率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技术手段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已经成为智能驾驶“中国方案”的关键所在。
智能驾驶需要“单车智能”与“车路云一体化”两大技术协同加持。“单车智能”是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的基础,“车路云一体化”是“单车智能”的升级,但二者并不相互独立。“车路云一体化”依靠高度完整系统性,将“长尾”感知、数据获取等复杂的计算任务从车端解放出来,并与路侧、云控平台结合,让系统中的路侧设施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时感知信息,相当于为车辆“开天眼”,增强了车辆的感知范围与环境适应性,从而实现更安全的智能驾驶。
近年来,我国 车联网 基础设施和测试区建设稳步推进。目前,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 智能网联汽车 测试区、7个车联网先导区、16个“双智”试点城市,开放测试道路3.2万多千米,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,测试里程超过1.2亿千米,各地 智能化 路侧单元(RSU)部署超过8700套,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。
对于“单车智能”,我国车企展现出积极的态度。随着 算力 大幅提升和 激光雷达 等 传感器 成本下降,中国市场中高阶智驾正成为头部 智能汽车 品牌的标配。2023年,我国乘用车L2级(自动驾驶)渗透率达到47.3%,2024年1—5月突破50%,部分功能接近L3级智能驾驶水平。
2024年6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了《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》,确定了首批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,车企包括长安、 比亚迪 、广汽、上汽、北汽、一汽、上汽红岩、宇通客车、蔚来。
对于智能驾驶的高阶“车路云一体化”,我国开始加速布局。工信部发布的《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要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,实现试点区域 5G通信网络 全覆盖,部署 LTE -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等在内的 C-V2X 基础设施,开展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改造,实现联网率90%以上。通过新一代 移动通信 技术将人、车、路、云一体化,建立系统性数据平台,产业化规模落地应用,就是智能驾驶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放眼国际,美国在2023年明确提出要在全国部署C-V2X,到2034年完成C-V2X在全国高速公路的100%覆盖,城市十字路口75%覆盖,并制定了C-V2X上车计划,重点解决交通事故问题。此外,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为C-V2X分配了5.905GHz—5.925GHz专用频谱,并把5.895GHz—5.905GHz频段的10MHz从 DSRC 转给C-V2X。欧洲虽然没有明确C-V2X路线,但C-V2X和ITS-G5成为两种并存的技术标准体系。韩国在2023年12月正式宣布放弃DSRC技术,采用LTE-V2X作为该国唯一车联网通信技术。
“车路云一体化”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,但经过多年努力,已经走过课题研究和功能测试阶段,正在走向商用探索。
中国已经形成相对标准的“车路云”协同建设方案,主要由端侧、通信服务、云基础设施、 云平台 、车路协同应用、车路协同安全等部分组成。其中,在政府机构主导的项目推动下,路侧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率先开展。但在应用的丰富度、刚需应用的探索、乘用车渗透率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。各地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建设处于初级阶段,尚未搭建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,基础设施建设存在“碎片化”现象,难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