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3GPP R18版本即将在上半年正式冻结。R18的冻结,意味着5G-A将全面进入商用阶段。最近这几个月,大家应该能够明显感觉到,关于5G-A的话题越来越多,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密集。
不久前,中国移动率先公布了首批100个5G-A商用城市名单,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,将5G-A商用城市扩大到300个以上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在加速布局,积极推进5G-A的商用部署。
根据最新的数据,全球已有10多家运营商启动了5G-A的商用计划,超过30家运营商开展了相关技术验证。5G-A的时代,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。
那么,我们关注5G-A,到底是关注它的什么呢?
有人说,关注5G-A的性能提升。它的万兆下行,还有千兆上行,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。
也有人说,关注5G-A,应该关注它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场景。通感一体、无源物联......每一项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。
作为一个通信老司机,小枣君对5G-A的性能、技术和场景当然是密切关注的。但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点,我认为同样值得关注,甚至关注度应该更高。这个点,就是AI人工智能。
█ 通信+AI=无线智能体
自从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大模型火了之后,我们整个通信行业都一直有一个疑问,那就是——AIGC大模型和通信行业到底有什么关系,能不能落地?
通信行业说AI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,但一直都是光打雷不下雨,没有看到什么真正落地的案例。
今年2月,在巴塞罗那MWC上,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通信大模型,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。当时,围绕这个大模型,华为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,也让人们对其充满了好奇。
终于,在上周刚刚召开的2024华为分析师大会上,他们正式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——“无线智能体”,将神秘的面纱,又揭开了一些。通过这个“无线智能体”,我们可以管中窥豹,一睹华为“通信+AI”的庞大布局。
“无线智能体”,到底有个什么东东?有什么用?
在大会上,华为无线网络副总裁、首席营销官赵东是这么解释的:
“无线智能体引入通信大模型、无线数字孪生系统和智能算力,将智能注入5G-A。无线智能体将重塑运维流程、网络体验和业务发展模式,助力全球运营商在5G-A时代实现网络生产力跃升。”